干爹 - 分卷阅读1
干爹 作者:香小陌
分卷阅读1
干爹 作者:香小陌
分卷阅读1
伪父子禁忌,制服,不伦之恋,表面微虐本质很甜蜜,1v1,he大团圆结局。
一家人,一个动荡年代,一段刻骨铭心。
p.s.:制服系列里若干熟人会在本文里打个酱油哦。
没有什么能够阻挡
你对自由的向往
天马行空的生涯
你的心了无牵挂
穿过幽暗的岁月
也曾感到彷徨
当你低头的瞬间
才发觉脚下的路
心中那自由的世界
如此的清澈高远
盛开着永不凋零
蓝莲花……
-- 许巍《蓝莲花》
内容标签:强强 高干 制服情缘 不伦之恋
搜索关键字:主角:孟小北,孟建民,贺少棠 ┃ 其它:父子,制服,禁忌,香小陌出品
编辑评价:
孟小北出生在陕西岐山一座大山沟里,父母都是“老三届”,
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下乡来到深山里的兵工厂,孟小北和他的双胞胎弟弟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下长大。
直到某天,他偷听到父母由于家境困难,准备将他送回北京跟着奶奶,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。
没想到遇到了奉命来找他的贺少棠,那个让他刻骨铭心的人……
文章以文革后改革开放初为背景,讲述了一个动荡年代的奋斗、漂泊、暗恋、幸福人生的故事,
在家长里短中展现浓浓深情。
作者文笔老练,文风朴实,语言也十分有陕西地方特色,
让人能体会到浓浓的地域感和时代感。人物有真实原型,也让整个故事更加贴近生活。
第一章孟小北
孟小北出生在陕西岐山西面,一座大山沟里。他出生那天傍晚,晚霞染红黄土千锤百炼凝塑出的山梁,村里老陕家的娃赶着羊群归来,大秦腔调子凄厉而高亢,厂区机器轰隆运转不息,天边迸出一道绚烂的红绸色。
他妈妈当天还在值班,在厂门口电话室里接完最后一通电话,拿听筒的手觉得沉重,腹痛,在电话里喃喃地说:“哎哟,这是,要固应出来了。”
电话那头是县城的人,扬着调子喊:“喂,你说什么?你是负责人吗?……这是上面指示,马上要来人到你们厂里,检查工作,关乎上面的大学生指标,你把你们厂的负责人给我找来……”
“唉,你等一下。”
马宝纯给转了分机,扔下听筒,挣扎着站起来,还自己撑了几步走到院子里,扶着大树,第一声是喊:“科长,刚上面儿的电话,找咱副厂长的,怕有啥事儿,你帮我盯着。”
她第二声才喊:“谁抬我一下!”
“我得去卫生室。”
“我可能是……要生了。”
马宝纯让几个同事抬着,没有车,就抬个简易担架,蒙了毯子,着急着火地往厂区医院里送。一伙人架着,在厂院林荫大道上疯跑,沿路无数人侧目,都喊,快跑啊,别把孩子闷着,别耽误了。
他爸爸叫孟建民。那天晚班还没下,这人在厂房里被人一溜跑嚷着叫出去,说孟建民你老婆马上就要生了!
孟建民都没来得及换工服,扔开沾满机油的手套,一路追着前面那一伙人,跑在厂区里。
那天偏巧还有附近部队一名排长带人到厂里办完事正要回去,也加入抬担架的队伍。
担架上开始淌红。
“不行了快出来了!”
“唉马师傅您再坚持会儿啊,没到呢!”
“娃!……娃儿!……”
孟建民永远忘不了他第一眼瞧见亲儿子的情形。同事胡乱嚷了几声娃儿,一团模模糊糊的肉团子从行军担架上直接掉了下来!孟建民眼瞧着“嘭”一声,初生婴孩尚未发出哭声,不声不响的,竟然摔在地上。
“老孟,孩、孩子!”
“你家娃已经出来了!'
夏天,马宝纯穿的那种大号孕妇裙,下摆敞口,方便穿脱,没想到太方便了,直接把孩子漏了下去。一群爷们儿手忙脚乱,大呼小叫,都没见过这阵仗,都吓着了。就那个穿军装的排长不怕血,厉声指挥道:“这位师傅,你娃……你快把你娃给拾起来啊!!!”
孟建民恍悟,把掉地上的孩子捡起来,像捧珍宝一样双手捧着。
“连着呢,当心点儿!”
“还、好像还有一个?!”
“快兜起来,兜住了,别再漏了!”
众人惊恐发现,隐约又有一颗小脑袋往外固应。几人抬担架飞奔进医院,孟建民紧跟着后面,手捧着脐带另一头连的孩子。他跑得一口气几乎把心脏从胸腔子里拔出来,生疼生疼,透着极度喜悦,那情形他终生难忘……
一对双胞胎生在这么一个夏天的傍晚,都是儿子。
马宝纯年轻,头胎,身体健康结实,母子皆平安。孟建民临当爹了,啥都不知道准备,还是靠医院护士与工会大妈们的好心,给裹襁褓、拿衣服、找吃的。
那时家里就两口人,都没有第三口,两口子双职工,各自岗位奋战到娃出生前最后一刻。后来同事说起这事儿,都乐这家人,说孟建民可真有福气,也有运气,啥都没耽误,还抱上俩大胖儿子。老孟你两口子真叫个劳动模范,年底评先进,俺们都投你票,厂里要是不评你两口子先进,都对不起你家老大从娘胎里掉出来,头点地,在地上那一磕!
当然,磕在地上的那孩子,当时还没有长记性,不知道有这惊心动魄的一幕。
孟马两家父母亲戚全部远在北京,过不来,只有两口子与一对儿子,相依为命。
孟建民和马宝纯都是“老三届”学生。当年那一拨初高中毕了业的学生,正赶上文革,全面打倒反动派走资派,国家号召学生造反闹革命,上山下乡,全国大串联。六六、六七、六八届的学生积压三年,生生被文革耽误了。这些学生临近毕业,无学可上,整日在社会上晃荡、闹事儿。后来国家包办分配,部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、去东北新疆建设兵团,另有部分去到大西北大西南,支援三线建设。孟建民那时初中毕业,没有机会念高中,十八岁时与许多同龄青年男女一道,扛行李,坐火车,背井离乡,去了山沟里的岐山兵工厂。
当时的背景,内有政治动乱,外有中苏决裂核武的威胁,依中央精神在西北秦岭山区的山沟沟里,搞起这么三座兵工厂。一个军用齿轮厂,一个军用汽车厂,还有一个是枪炮厂。三个厂子呈瓜蔓式布局,彼此沿着一条大
分卷阅读1
- 肉文屋 /
分卷阅读1
-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